欢迎来到夜场招聘网!
上海
切换分站
免费发布信息

    上海尼藏酒吧陪酒招聘-报销机票生意火爆

    2025-09-12 02:08:35发布 201次浏览
  • 收藏
  • 置顶  |
  • 举报  |
  • 地址:上海-卢湾
    • 微信号:ktv21218
    • 联系人:总监
    • 联系电话: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•  申请该职位
      • 夜场招聘网提醒您:在签订合同之前,以各种理由收取非正规费用(押金、服装费、报名费、体检费、要求购买充值卡等)均有骗子嫌疑,请提高警惕。
  • 职位描述

那张被“改签”的机票:上海尼藏酒吧的招聘热潮背后,藏着多少年轻人的“突围梦”?

凌晨两点的上海,外滩的霓虹刚褪去最后一丝燥热,巨鹿路上的“尼藏”酒吧却正迎来一夜中最沸腾的时刻。木质吧台后调酒师摇摇欲坠的酒壶里,晃动着威士忌与藏红花的暖光;卡座里传来的笑声、碰杯声,混着若有若无的藏语民谣,撕开了这座城市惯有的精致与疏离。而在酒吧入口处的招聘海报前,一个刚下高铁的姑娘正蹲在地上,对着手机屏幕里“报销机票”四个字反复确认——她手里攥着一张从成都飞来、机票已被撕下副联的登机牌,边角还沾着机舱里的空调水。

当“报销机票”成为招聘的“流量密码”

“尼藏”酒吧的招聘信息,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求职软件上激起了层层涟漪。“报销异地来沪机票”“入职即享住宿补贴”“日薪3000+上不封顶”——这些极具冲击力的字眼,让无数年轻人在深夜点开了链接。招聘信息发布72小时后,后台咨询量突破5000次,来自哈尔滨、三亚、乌鲁木齐的简历像雪片般飞来,其中60%是95后,甚至有00后应届生

“为什么是‘尼藏’?”酒吧创始人扎西(化名)在一次采访中透露,酒吧的名字取自“尼泊尔”与“西藏”的融合,主打“Himalayan-styleHimalayan-styleHimalayan-styleHimalayan-styleHimalayan-styleHimalayan-styleHimalayan-style”(喜马拉雅风情)。“我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‘夜场’,而是想打造一个‘情绪疗愈空间’。”扎西说,这里的陪酒师不叫“公主”或“少爷”,而是“情绪合伙人”——他们的工作不是劝酒,而是倾听客人的故事,用音乐、茶饮或简单的陪伴,让都市人卸下白天的“面具”。

这种差异化定位,让“尼藏”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夜场中脱颖而出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酒吧日均客流量稳定在300人次以上,周末更是一票难求,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00%。生意火爆的背后,是用人需求的激增——一次性招聘20名“情绪合伙人”,甚至为求职者承担了从全国到上海的交通成本,这在行业内堪称“大手笔”。

机票背后的“生存经济学”

“报销机票”看似是酒吧的“福利”,实则是精明的“人才前置投资”。人力资源经理李薇(化名)算过一笔账:一张从二线城市到上海的机票,均价约800元,而一位优秀的“情绪合伙人”每月能为酒吧创造5万-10万的营业额。“与其花高薪挖本地有经验的从业者,不如把成本花在‘筛选’和‘吸引’上。”李薇说,“愿意为了一份工作独自飞来一座陌生城市的人,要么是对现状极度不满,要么是足够勇敢——这两种特质,正是我们需要的。”

25岁的林小满(化名)就是其中之一。她从甘肃兰州飞来时,只背了一个行李箱,里面装着三套衣服、一本《西藏生死恋》和一沓手写的“情绪笔记”。“我在兰州做过四年咖啡师,但工资始终在4000元徘徊。”林小满说,“刷到招聘信息时,我以为‘报销机票’是骗局,但扎西老板跟我聊了三个小时,他说‘这里不要求你喝酒,只要求你真诚’。”现在,林小满每月能拿到8000-15000元的收入,她用第一笔工资给家里换了台新冰箱,又报了一个心理咨询课程。“我不是在陪酒,是在学习如何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。

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应这份工作。28岁的陈默(化名)来自湖南长沙,入职三天就选择了离开。“客人的故事太沉重了,有人创业失败哭到凌晨,有人离婚后一言不发地灌酒。”陈默说,“这份工作需要极强的共情能力,但也要学会‘情绪抽离’——我还没学会。”据酒吧统计,入职前三个月的离职率高达40%,留下的多是“既能拥抱情绪,又能保持边界”的人。

“生意火爆”的背面:夜场的温度与残酷

在大众的刻板印象里,“陪酒”总是与“暧昧”“灰色”挂钩。但在“尼藏”,这里更像个“都市情绪避难所”。32岁的周先生是酒吧的常客,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,他每周都会来两次,点一杯“拉萨的雪”(酒吧特调饮品),和陪酒师小杨聊一聊项目压力。“我不需要建议,只需要一个能听我说完的人。”周先生说,“小杨从不会劝我‘想开点’,只是安静地听着,偶尔分享她在西藏旅行时看到的星空——那种感觉很治愈。”

但治愈的背后,是高强度的工作。“情绪合伙人”需要从下午4点培训(学习藏语礼仪、茶艺、心理学基础),一直工作到凌晨3点,每周只有一天休息。28岁的西藏女孩卓玛(化名)负责卡区的藏式甜点制作,她说:“最累的不是身体,是‘装’开心——当你自己也有烦恼时,还要给别人传递温暖。

酒吧的扎西对此很清醒:“我们不是慈善机构,是商业体。‘生意火爆’的前提,是提供‘情绪价值’,而这种价值,从来都不廉价。”为了留住员工,酒吧不仅提供住宿和机票报销,还设立了“情绪关怀基金”——当员工因工作压力过大需要心理疏导时,会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免费提供服务。“真正的‘火爆’,不是数字的增长,而是人的成长。”扎西说。

那张被改签的机票,飞向何方?

林小满的登机牌现在被贴在她的工作日记本上,旁边写着:“兰州→上海,不是逃离,是奔赴。”在“尼藏”的招聘海报上,除了“报销机票”的诱惑,还有一行小字:“你带的故事,就是我们最珍贵的酒。

或许,这就是“尼藏”招聘热潮背后的秘密——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,年轻人需要的不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个“被看见”的出口。当一张机票成为连接“旧生活”与“新可能”的桥梁,当夜场不再是“堕落”的代名词,而是“情绪流动”的容器,我们看到的,不仅是酒吧的生意火爆,更是无数普通人在城市丛林中,为自己寻找的一盏灯。

凌晨四点,“尼藏”酒吧送走最后一位客人。扎西站在门口,看着空荡荡的街道,点燃了一支藏香。烟雾缭绕中,他仿佛看到了那些带着故事而来、又带着希望离开的年轻人——他们手里的那张机票,或许早已不是简单的“报销凭证”,而是一张通往“另一种人生”的船票。而上海这座不夜城,永远在为那些敢于“改签”的人,留一盏不灭的灯。


联系我时,请一定要说是在“夜场招聘网”看到的,谢谢!
本文地址:https://ktvcctv.com/71772.html
  • 相关岗位
发布人档案
  • 用户级别:内部测试
  • 信用等级:信用值:0
  • 实名认证:
最新上海便民信息
15925637666